上回说到,杨志在东京城误杀泼皮牛二,因而被刺配北京大名府,不过,梁中书倒很赏识他,还给了他一个“押运生辰纲”的重要任务。
01
话分两头,此时的山东济州郓城县,新来了一位清廉的知县,名叫时文彬,他听说下属管辖的水乡“梁山泊”附近近来“盗贼猖狂,小人甚多”,便派两位都头,兵分两路去巡逻。
其中一位是“马兵都头”,名叫朱仝,《百回本》里形容他:
“身长八尺四五,有一部虎须髯,长一尺五寸,面如重枣,目若朗星,似关云长模样,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。”朱仝是当地的有钱人,但他常常仗义疏财,结交好汉,并学得了一身好武艺;另一位都头则是“步兵都头”雷横,书里写此人:
“身长七尺五寸,紫棠色面皮,有一部扇圈胡须。为他膂力过人,能跳二三丈阔涧,满县人都称他做插翅虎。”
雷横本是打铁匠人出身,后来开过给谷子去壳的舂米作坊,也干过杀牛、放赌等勾当,至于书里为何会把“杀牛”与“放赌”相提并论,有观点认为,这是因为北宋法律名义上禁止私自宰杀耕牛,虽然一般民众有时也会吃牛肉,但“杀牛”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与“放赌”类似,同属黑色产业,有点像美国当年的“卖私酒”。
这样看来,雷横也算是脚踏黑白两道了。
虽然《百回本》里说他,为人仗义,却有些小心眼,但他和朱仝都在当地颇有威望。
所以众人就推举他们做了捉贼的都头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两人未来都会成为一百零八好汉之一。
02
眼下,朱仝和雷横都在抓捕这梁山的盗贼。
雷横奉时文彬的命令巡逻,却并没有什么收获,他正准备打道回府,但来到灵官庙时,却突然注意到殿门没关,他想:这里并没有掌管香火的庙祝,大晚上的,大门还敞开着,莫非盗贼藏在里面吗?
于是,众将士举着火把,摸进了庙里,只见供桌上赤条条地睡着一个大汉,这人身旁还有把刀,十分可疑,雷横便马上命人擒住了他,并且说:“看这模样,不是个强寇,也是个盗贼,喝完酒,带回县衙交差。”
雷横抓到了贼人,本应回县衙复命,但他却带着众将士先去了东溪村的“保正”晁盖家,打算讨碗酒吃。
这个晁盖是《水浒传》的一个重要角色,所以书里对他有很详细的介绍,晁盖祖上是当地的有钱人,现在他担任着东溪“保正”一职,相当于乡长,他还有个绰号叫“托塔天王”,来源很有意思。
传说,与东溪村一溪之隔的西溪村经常闹鬼,有个僧人便教村民凿了个青石宝塔,镇在溪边,把鬼赶到对面的东溪村,身为东溪保正的晁盖当然咽不下这口气,他独自一人趟过了大溪,把青石宝塔夺过来,竖到自己村里,从此,便得了“托塔天王”的美称。
而晁盖还是个好客之人,原著里有这样的描述,说:
“平生仗义疏财,专爱结识天下好汉。但有人来投奔他的,不论好歹,便留在庄上住。若要去时,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。”
久而久之,晁保正的好名声便传开了。
雷横与晁盖素有交情,顺路讨碗酒吃,也说得过去。
不过,在《百回本》中,雷横却补充道,自己此次来找晁盖,还有两个原因:
第一是,现在深更半夜,回县衙还太早了,需要有个地方歇歇脚;
更重要的是,他想给好兄弟晁盖通个气,毕竟这贼人是在东溪村被发现的,而晁盖又身为当地“保正”,万一官府问起,他也能早做准备。
03
雷横想着,吃酒总不好带着刚抓的贼人,便命人把那大汉吊在了院子里。
晁盖却一直记挂着这贼人是何方神圣,如果是村里的人,那身为保正的晁盖自然不能坐视不管;
如果是路过的好汉,那说不定就又是一个朋友,喜欢广交朋友的晁盖自然不想错过。
所以他热情招待雷横等人后,便找了个借口离席,悄悄去看了那贼人。
没成想,这人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“赤发鬼”刘唐。
刘唐说道:“晁大哥,快快救我啊。”
晁盖惊讶道:“你怎么被他们……”
“我……我有大事找你,路上多贪了几杯酒,在灵官庙里睡着了,不知来了一帮什么鸟人!把我吊在这里。”
……
值得一提的是,原著中,此时的晁盖和刘唐并不相识,但刘唐一看就很不简单,书里是这样形容刘唐外貌的:
“只见高高吊起那汉子在里面,露出一身黑肉,下面抓扎起两条黑魆魆毛腿,赤着一双脚。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,紫黑阔脸,鬓边一搭朱砂记,上面生一片黑黄毛。”
其实,刘唐是久闻晁盖“义薄云天”的好名声,所以专程来与他分享一条发财的路子,共谋富贵。
不料,还未见面,就被官兵当成贼抓了起来。
晁盖虽然不认识他,但出于仗义,也不能见死不救。
04
眼下,晁盖不好私自放人,便叮嘱刘唐:“你再忍一会,等一会儿我送他们(雷横一行人)的时候,你就叫我阿舅,剩下的由我来办,记住了?”
刘唐急切地回复道:“那快些,我的骨头都要断了。”
天亮之后,晁盖送雷横一行人出发。
刘唐见一行人往外走,便喊道:“阿舅,救我啊。”
晁盖走到刘唐跟前,假装诧异地说道:“这不是王小三吗?”
“阿舅……”
“好你个王小三,早就听说你是个不成器的东西,果真不假,为什么出来做贼?”
“我没做贼啊。”
“还敢嘴硬?没做贼?为什么被拿到这里?看我不打你?”
雷横见此状,拦着晁盖说道:“保正息怒,保正息怒,既然是你的外甥,那就是误会了,息怒。”
晁盖对雷横解释道:“这是我家姐的孩子,随家姐和姐丈住在南京,和我走动很少。”
刘唐插嘴道:“我到东京去做生意,母亲让顺便看望阿舅,路上贪了几杯酒,怕阿舅责骂,便在这灵官庙睡了,等醒了酒,再见阿舅,不想被他们当作贼人拿了。”
晁盖问雷横,说道:“他是不是在骗我?”又用手指着刘唐训斥道:“一定是做生意赔了本,没了盘缠,便去做贼。”
此时,雷横笑着说道:“保正,他没有撒谎,早知道是你的外甥,就不拿了,诶,把他放了。”
雷横跟晁盖告辞,被晁盖拉住,说道:“诶,都头且慢,拿些银两来,给都头打酒喝。”
深谙人情世故的晁盖,不仅主动给雷横道了谢,还送了他十两白银。
刘唐没有晁盖这么高的觉悟,只觉得自己被人绑了,却得不到一句道歉,还要倒贴银子,着实是笔亏本买卖。
于是一转眼,他便扛着大刀,拦住了雷横的去路,一言不合,两人就打了起来。
幸好晁盖及时赶到,才制止了这场争斗。
原著里,刘唐确实因为银子,和雷横发生了冲突,两人打了五十几个回合,都没有分出胜负,但最终叫停打斗的并不是晁盖,而是“智多星”吴用。
央视版水浒 吴用 图源:网络
这也是吴用在原著中的第一次出场。
他与晁盖自幼结交,一眼就看出刘唐不是晁盖的亲外甥,但因为他发现雷横的实力不如刘唐,再斗几个回合,雷恐有性命之忧,出于好心,这才出来阻止。
有意思的是,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吴用是个智力较高的魔法师,但作为水浒中的英雄,他的力量也异于常人,所以原著中他是手持一种武器“铜链”,暂时隔开了雷横和刘唐,再和他们讲道理。
吴用的“铜链”——《忠义水浒传》插图(摘自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》第二册)
只不过,这两人都有些暴脾气,差点又打起来。
最后是晁盖及时赶来,才彻底解决了这件事。
05
刘唐终于说出他来找晁盖的真正目的,原来,他竟打起了“十万贯生辰纲”的主意,他觉得,反正这是一批不义之财,而且去年就有人劫了,至今也没被抓到,今年不抢白不抢,只要多找几个兄弟,在大哥晁盖的带领下,夺取这十万贯,必然如囊中取物一般简单。
但晁盖却下不了决心,毕竟这是当朝太师的贺礼。
他说道:“万一有个闪失,那也是掉脑袋杀头的事,这不是要在老虎嘴里拔牙太岁头上动土吗?”
刘唐对晁盖的懦弱很失望,便气冲冲地离开了。
第二天,央水版中的吴用第一次登场了。
这位东溪村的私塾先生,今天却突然安排学生们自习,似乎急着去什么地方。
但这时,有个人拦住了他,跑过来对他说道:
“吴学究,吴学究,我娘和我媳妇怄气,让我说个公道,可我想了一夜,也想不出个办法来,难死我了。”
吴用笑着说道:“不难不难,在娘跟前顺着娘说,在媳妇跟前顺着媳妇说嘛。”
“要是我娘和我媳妇都在,那怎么说呀?”
“你呀,就低着头,一句话也别说。”
吴用在《水浒传》里也是个很重要的角色,他表字“学究”,道号“加亮先生”,还有个著名的绰号叫“智多星”。
那么,他究竟有多聪明呢?
原著中,用了这样一首《临江仙》来形容:
“万卷经书曾读过,平生机巧心灵。六韬三略究来精。胸中藏战将,腹内隐雄兵。谋略敢欺诸葛亮,陈平岂敌才能。略施小计鬼神惊。名称吴学究,人号智多星。”
电视剧里则原创了一段“解决婆媳矛盾”的剧情,来展现他的聪明和圆滑,而且“对不同人说不同话”这招,他后面也经常用。
06
吴用来到晁盖家,原来,吴用是来见好友晁盖的,对方正在纠结“生辰纲”的事,还说自己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:
“梦见北斗七星,直直地落在我的房梁上,斗柄一颗小星化作一道白光走了,不知道是吉是凶啊。”
晁盖本想备些酒菜,与吴用叙叙旧,但对方却提议一起去趟石碣村,找阮氏兄弟。
这里的“阮氏兄弟”是指“立地太岁”阮小二、“短命二郎”阮小五,以及“活阎罗”阮小七,三人功夫出众,胆气过人,将来都成为了一百零八将。
不过此时,他们还只是石碣村的渔民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段“晁盖与吴用的商议”,《央水版》做了不少改动。
原著中,并不是吴用主动上门,而是他调解了刘唐和雷横的矛盾后,晁盖主动把他请到了家里,并告知了“生辰纲”以及“北斗七星”的事,好让聪明的吴学究出个主意。
吴用觉得此事可行,只是少了几个帮手。
于是,他就去施计试探了与自己有过交集的阮氏兄弟,得知他们怀才不遇,又不包藏祸心,是可靠之人,这才把这三个人拉入伙。
不过,电视剧省略了这些过程,而是把晁盖、吴用、刘唐、阮氏兄弟安排成早有交情的好朋友。
所以接下来电视剧中“七星聚义”的过程,就和原著有较大出入了。
07
央视版剧集里,吴用和晁盖很快与阮小二见了面,三人打算荡船去湖对面的酒店,找另两位阮氏兄弟吃酒,途中提到下酒的鱼,阮小二不禁向晁盖诉起了苦,说:
“要大鱼,梁山泊里有,这石碣湖啊,存不住大鱼。”
但自从王伦一伙强占了那里(梁山泊)做山寨,他们这些渔民都不敢去梁山泊打鱼了。
阮小二唉声叹气地说道:“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……”
这番话晁盖听进了心里,他很同情兄弟们的遭遇,语重心长地说道:
“这么长时间了,为什么不来找我?”
“大哥,我一个堂堂男子汉,一身的本领,怎么好管大哥伸手要钱啊?”
“既然是兄弟,就应该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啊,你这么说,不是把你大哥我当成外人了嘛。”
几人到了酒店,阮小七又告诉晁盖,五哥最近自暴自弃,还迷上了赌博,输光了钱,就偷老娘的金钗,谁也阻止不了他。
晁盖不能眼睁睁看着兄弟堕落,便立马把人从赌场揪了回来,还把身上的银子全给了他。
但小五并不领情。
只说晁盖的救济并非长久之计,要是真有心,他就应该带兄弟们另谋生路。
其实,今天的会面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吴用特意安排的,他知道晁盖最重义气,看到兄弟们的穷困,一定不会无动于衷,便想借此说服他同意劫取“生辰纲”。
晁盖最终点头说道:“好!有你们几个,咱就干!”
“嘿!这才像晁天王晁大哥说的话吧。”刘唐突然冒出来说道。
“好你个赤发鬼刘唐啊。”
“赤发鬼可不是个冒失鬼啊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……”
08
“各位弟兄,这生辰纲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,本是不义之财呀,该取!此其一;其二,各位兄弟,都是武艺精到,手段高强之辈呀,再加上我这颗还不算太笨的脑袋,精心运筹,细作安排,取这生辰纲嘛……几近乎于囊中取物啊,还有……”
“智多星”吴用当之无愧地成了军师,他不仅为大家分析形势,制定计划,还考虑到了事情败露后的退路,那就是,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“梁山泊”。
反正如今朝廷奸佞当道,早已是天怒人怨,四处烽烟,如果有晁盖在江湖中的声望,再加上梁山泊四面环水,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,那么在那里安营扎寨,绝不失为一条好去路。
晁盖感慨道:“教授一席话拨云见天,我晁盖平生为人做事就为个朋友义气,蒙弟兄们如此看重,我再无二话可言,共举大事,就从这生辰纲开始。”
其实在《百回本》中,当吴用觉得劫生辰纲可行时,晁盖就欣然同意了,并没有像剧里这样,需要被大费周章地说服。
相反,阮氏兄弟才是被吴用拉入伙的。
这个过程很有意思。
我们简单补充一下。
吴用并没有开门见山,而是说自己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私塾先生,主人想要十数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,用来设宴,这相当于给打渔为生的三阮介绍了一笔“大买卖”。
阮小二打算叫上其他两位兄弟一同吃酒,再行商议。
途中,吴用偶然得知小五和小七每日都在赌场输钱,小五更过分,连老母亲的发钗也赔了。
不过,阮氏兄弟在如此窘迫的条件下,仍请吴用吃了牛肉和鱼,吴用也不好意思白吃,便坚持给了一两银子,让他们再买一翁酒,二十斤熟牛肉和两只鸡,晚上回到阮小二家,四人可以再吃一顿。
晚上,四人到了阮小二家,但当吴用聊起一开始“财主买鱼”的正事,阮小七却很失落,因为往常要十四五斤的大鱼根本不难,但现在由于梁山匪徒强占了水泊,连五六斤的鱼都几乎打不到了,官府又无所作为,只会欺负百姓,根本不敢捉梁山贼人。
不过,虽然梁山断了渔民的财路,但三阮对强盗逍遥快活的生活方式却很羡慕,还说,如果梁山头领不是王伦那样的小气鬼,而像吴用一样慷慨有肚量,那么,他们是非常乐意落草梁山的。
吴用听之大喜,便趁机提到了远近闻名的晁天王,但他还是没直接说来意,而是问阮氏兄弟是否愿意随自己去劫取晁盖的一笔买卖,三人坚决反对。
因为晁天王是仗义疏财的好人,抢他的东西,势必会被江湖好汉耻笑,绝不能做。
至此,吴用终于确定三阮是真豪杰。
这才放心地说出要抢的不是晁盖,而是当朝太师的生辰纲,“并邀三阮入伙,共谋这笔富贵”。
09
晚上,众人齐聚晁盖府上商量对策,这时却有个道人闯了进来,非要见晁盖一面。
此人名为“公孙胜”,道号“一清先生”。
在原著《百回本》中,他曾做了这样一段自我介绍:
“自幼乡中好习枪棒,学成武艺多般,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。因为学得一家道术。亦能呼风唤雨,驾雾腾云,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。”
可以看出,公孙胜和一般好汉不太一样,他不仅会拳脚功夫,还会法术,在小说中,这派上了大用场,是堪称“外挂”一般的存在。
不过,施展法术属于超现实的内容,所以电视剧里并没有拍出,等后面讲到时,我们会再做补充。
10
“请问道人可认得晁保正?”
“只闻其名,不曾谋面。”
“我就是东溪村的保正。”
“哦?!”
“——晁盖”
“真是贫道有眼不识真人,有礼了。”
“请厅内用茶。”
公孙胜仰慕晁盖大名已久,这次他打听到“黄泥岗”是押运“生辰纲”的必经之路,便急忙来告知晁盖,想与他共谋这富贵。
公孙胜说道:“此一套富贵可谓天赐良机,不可错过。”
晁盖和吴用见他有本事又有义气,便邀他一起入了伙。
这下,正好凑齐七个人,对应了晁盖的“七星之梦”。
此外,公孙胜还举荐了一个朋友“白日鼠”白胜,他就在“黄泥岗”附近,有他加入,必能成事。
晁盖欣喜地说道:“这个白胜,该是我梦中的那道白光了吧。”
吴用连连点头。
众人道:“今日此一会,应非偶然。须请保正哥哥正面而坐。”晁盖道:“量小子是个穷主人,又无甚罕物相留好客,怎敢占上。”吴用道:“保正哥哥,依着小生且请坐了。”晁盖只得坐了第一位。吴用坐了第二位,公孙胜坐了第三位,刘唐坐了第四位,阮小二坐了第五位,阮小五坐第六位,阮小七坐第七位。却才聚义饮酒。重整杯盘,再备酒肴,众人饮酌。
晁盖说道:“皇天在上,如今恶人当道,贪官害民,今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掠得一笔钱财,为当朝太师做礼贺寿,我等兄弟七人行侠仗义,欲取这套富贵,但有私意二心者,天诛地灭,把酒为盟,神明鉴察。”
众人齐喊:“但有私意,天诛地灭!”
“罡星起义在山东,杀曜纵横水浒中。可是七星成聚会,却于四海显英雄。”
——《水浒传》
11
很快时间就到了五月半。
距离六月十五蔡太师的生辰,只剩一月时间。
负责押运“生辰纲”的杨志一行人也出发了。
小说在这里有提到,杨志临出发前,梁中书曾给了他一纸“领状”,也即,旧时向官府领取钱财时出具的字据,这在某种程度上,代表了梁中书对杨志的信任。
“领状”后面会再出现,但剧集并未提及前因,还请大家特别注意一下。
此外,原著在“杨志押送金银担,吴用智取生辰纲”这一回中,花了不少笔墨,来描述此时天气的炎热,为后文埋下伏笔。
其实比较典型的一段是这样的:
“热气蒸人,嚣尘扑面。万里乾坤如甑,一轮火伞当天。四野无云,风穾穾波翻海沸;千山灼焰,必剥剥石烈灰飞。空中鸟雀命将休,倒攧入树林深处;水底鱼龙鳞角脱,直钻入泥土窖里。直教石虎喘无休,便是铁人须汗落。”
而央水版在这一集里,也都给室外镜头加了一层“热浪滚滚”的效果。
12
军士挑着沉甸甸的“生辰纲”不停赶路,他们还没开始抱怨,两手空空的虞候反而因为嫌累,先吐槽了起来:
“这算什么事啊?像这样的路还得走几天呀?哎呦,我这脚啊,都快起泡了。”
“咱老都管的脚皮厚,磨不出泡来。”
谢都管立即反驳道:“放屁!皮再厚也是皮,不是生铁,怎么会磨不出泡来啊?”
“那磨出泡来啦?”
“快啦!”
眼看天气越来越热,而现在走的又是大路,比较安全,于是,杨志就让军士们“起五更趁早凉便行,日中热时便歇
”,也即,凌晨3点到5点天气凉爽时出发,中午太阳猛烈时就休息,但是,这不符合正常的作息时间。
老都管和两位虞候便又开始抱怨:
“停下!停下!”
杨志跑到老都管跟前问道:“老都管,怎么了?”
“我……我走不动了。”
旁边的虞候补充道:“这夜里本来是休息的时候,可现在颠倒了,休息不好,也难赶路啊。”
“就是……就是……”
此时,杨志还维持着耐心,只是好言相劝:
“这样赶路也是无可奈何,一是怕路上遇到强盗抢劫;二是怕误了六月十五太师的生辰,这两样,哪一样也不能有闪失啊。”
但两位虞候仍不罢休,还借口老都管岁数大,非要杨志弄顶软轿来:
“对!弄台软轿抬着!对对对!”
杨志回怼道:“军健们都有重物在肩,只有你们俩没有行李,找了软轿只有你们俩抬,——快走!——走!”
“用不着抬我!走!”
“——走走走!——还不快走!”
过了几天,行至山路,杨志担心强盗出没,不敢抹黑出行,他要求大家“辰牌起身,申时便歇”,也即,早晨七点至九点起床出发,一直走到下午的三至五点才能歇息,这样在出大太阳的时候赶路,众人都难以忍受酷热,埋怨的声音也越来越多。
“哼!到不了东京,这骨头都散了架了。”
“就是!”
虽然杨志给老都管做了根拐杖,还鼓励大家坚持,到了东京必有重赏。
但不耐烦的虞候又泼了冷水:“赏个鸟蛋,哼!”嘲讽杨志是为了升官拿赏,才这么卖力。
面对这样的“猪队友”,杨志是又气又无奈,说道:“这话你也真能说出口!你非但不给军健们鼓劲,反而阴阳怪气,泄大家的气!怨天怨地!如果不想走,现在可以回去!”
“我倒没什么,我是担心老都管。”
“都听着!谁要不听提调无事生非,我这把刀是不认人的!快走!”
13
又一天清晨,军士本该开始赶路,但他们却都赖在床上,不肯挪动,杨志也渐渐失去了耐心,开始对大家又打又骂。
从押运“生辰纲”的过程可以看出,杨志是有谋略的,他知道在什么时间走什么路,才最安全。
只是他管理能力不佳,无法服众。
不过,央水版的杨志算是比较和气的,他一开始很耐心,甚至给老都管做了根拐杖,后面是被队友逼急了,才会动手。
这样有层次的态度转变,观众可能更容易同情他一些。
而原著里的他态度更加恶劣,基本不怎么为大家着想,只要有人停下脚步,就会被他狠狠打骂。
此外,杨志也与下属严重缺乏沟通,比如他没跟任何人提前商量,就突然改变了“早行午歇”的行路方式,军士不理解他的想法,自然怨声载道。
但杨志也不解释,而是直接开打。
两个虞候忍不住问起时,杨志又破口大骂道:
“你这般说话,却似放屁。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,如今正是尴尬去处。若不日里赶过去,谁敢五更半夜走?”
两个虞候没再说话,肚中却寻思:
“这厮不直得便骂人。”
可见,虽然杨志的道理是对的,但他的说话方式却让人很不舒服。
正如《容与堂本》的眉批所评价:
“杨志虽是能干,却不善调停,如何济得事?”
可以看出,叶昼也觉得杨志的管理能力不行。
14
以上涉及的,就是《水浒传》《百回本》第十四(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)、十五回(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)的内容,包含了央视版第十集(七星聚义)的故事。
熟悉《水浒传》原著的读者应该知道,作者是非常注重结构的,他每一个章节的安排都很有条理。
但在《水浒传》原著中,当十三回原著的故事里,提到了生辰纲之后,作者却突然插入了两回晁盖等人的故事,之后又继续回来讲生辰纲,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这样的结构,读者难道不会很容易忘了前面交代的内容吗?
其实,作者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的,他做了很多细节上的处理,在岔开讲晁盖等人故事的同时,他用了很多小心思提醒读者,“生辰纲”仍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词。
比如,他在“七星聚义”的章节,吴用拜访阮氏兄弟时,会有意无意地提到“石榴花”、“荷花”,看似随手描写石碣村的景色,实则却在暗示此时是夏季,用这个时间来提醒,蔡太师六月十五的生辰马上就要到了,而杨志他们在运送生辰纲时也会很热。
其实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经常用的手法,在故事情节中贯穿一条若隐若现、时断时续的线索,以增强故事的合理性和可信度,不经意间传递信息,让读者读到后文时,不会觉得突兀,又能有惊喜感。
金圣叹在《读第五才子书法》中,将这种技巧形象地概括为了“草蛇灰线法”,顾名思义,“草蛇”是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,虽不会有脚印,但它的重量仍会留下一些浅浅的痕迹;而“灰线”则是拿一条很轻的线,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的话,也会有道印迹。
《水浒传》后文也有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方法。
比如在武松打虎前,提了十八次“哨棒”,暗示“哨棒”将来会很重要。
在潘金莲叉帘子失手,偶遇西门庆那段,又写了十六次“帘子”,预表“帘子”是关键道具。
这些都属于“草蛇灰线法”。
本期,“劫生辰纲小分队”已经集结完毕,押运生辰纲的杨志也上路了,下期,又一课文名场面“智取生辰纲”即将上线,“智多星”吴用会使出怎样的妙计?“镖镖必砸的快递员”杨志又该何去何从?下线许久的鲁智深也要再次登场了,他会干一番什么大事业呢?
欲知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!